当前位置: 买树苗网 » 苗木资讯 » 苗木新闻 » 这次舟曲泥石流可以看得出绿化山林植被重要性

这次舟曲泥石流可以看得出绿化山林植被重要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02  浏览次数:170
 

从舟曲泥石流看保护山林植被重要性

从舟曲泥石流看保护山林植被重要性

597苗木网2010年9月份: 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然强降暴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黏土的黏稠泥浆组成。泥石流是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所形成。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其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灾害的原因,经专家现场检查和综合分析,初步认为由五个因素导致:一是舟曲县城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比拟破碎,风化水平也很厉害,比拟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二是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三是舟曲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继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局部山体、岩石裂缝表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四是遭遇强降雨,7日晚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继续40多分钟,降雨量达到90多毫米,形成了泥石流;五是森林大量砍伐,耕地的扩展,植被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造成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

从历史上看,白龙江流域森林覆盖率是比拟高的但是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毁林开荒,一直到9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砍伐,森林破坏非常严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据资料记载,白龙江林区在80年代到90年代的时候,森林面积减少到70万亩。

据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说,舟曲高山峡谷的地形,当地灾情严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根本的原因是植被破坏,造成当地土地裸露,突发强降雨的时候,泥石流很容易诱发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像舟曲这种高山峡谷地区,尽量坚持植被的原始状态是最重要的封山的同时,也要在一些植被稀少的地方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的覆盖率,才干坚持水土的稳定性。

据《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山地,一马平川,万山皆翠…上世纪50年代县境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以后由于大面积开荒、毁林…水土流失严重。舟曲老一辈人印象中,森林茂密的舟曲常被冠以“不二扬州”甘肃江南”陇上桃花源”美誉。

据舟曲县林业局副局长姜海红说,舟曲县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砍伐林木,每天都有600多个伐木工人开工,70年代公路未通之前,经常可以看到白龙江上几百艘木筏漂流而下的壮观局面。每年的砍伐量最多的时候有25万立方米。从1952年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67%,下降到现在20%。那个“大干快上”年代,没有谁会意识到这么做的后果会这样惨烈。

从舟曲上空航拍照片看到县城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山谷中,嘉陵江上游白龙江从县城旁边流过。四周的山坡基本上都是光秃秃的很少有大的树木。山区群众说:有林泉不干,暴雨不成灾。山上没有林,水土保不住。森林的蓄水保土作用已被科学实验证实,据测算,天然降雨落到森林地带,降雨量的15%至30%被茂密的林冠层所截留,其余的50%至80%雨水被林地上的物质与森林土壤貯蓄起来,雨后再缓慢地以泉水形式释放进去,调节河川的平水期与枯水期的流量。

据中科院西北水土坚持研究所观察资料,降雨量346毫米的情况下,林地上每亩水土冲刷量仅为4公斤,草地上为6.2公斤,农耕地上为238公斤,而农闲地上则为450公斤,有被覆物与无被覆物的大不一样。所以维护山林植被,对制止泥石流十分重要。

分享与收藏:  苗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苗木资讯
最新文章